结婚,是大家伙儿最乐意看到的喜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之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结婚时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天津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结婚风俗特色。早在康熙十四年《天津卫志》中的扼要记述,就有“为婚不拘六礼,但一通媒为定”这一说法。说白了就是天津人虽然好面子,但同样知道变通,婚礼是喜庆的事,有钱有有钱的办法,没钱哪怕吃碗面也开开心心的,最重要的是喜庆!下面就和小编来领略一下天津的独特婚俗吧!
一、昏礼
这昏礼,指的是黄昏的婚礼。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是上午接新娘,中午之前典礼完成,二婚一般都是下午,而且比较简单。但天津市区恰好相反,二婚在早上,一婚的却是在下午。那些不明就里的朋友看见,心里油然的佩服:二婚都搞得这么隆重,天津人也太豪迈了。
其实,天津下午接亲的风俗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以下两种:
1、遵循古礼:
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所以有昏礼之称。
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2、三班倒太忙:
1953年至56年,天津市已经进入定位于工业城市的工业发展高潮,产业工人当时大多是早中晚三班儿倒,早班下班后下午接亲由此成为礼俗,并逐渐在发展过程中确定下来。
二、婚俗
天津哪些“隔色”的婚俗?百里不同风,入国要问俗,天津融合多地风俗,尤以婚礼习俗颇为讲究。即便天津婚俗大大简化,但在外地人看来仍是热闹有趣。解放之前,天津婚姻习俗,仍遵循古代“六礼”流程,媒人说合 生辰八字,聘礼定亲 吉日迎娶,琐细考究却热闹有趣。
老天津卫男婚女嫁,一般要连着热闹三天。
而现在天津人结婚,有“四大怪”:
嫁妆头天拿过来
下午结婚有气派
女宾都把喜字带
回四才把岳父拜
结婚头天晚上
天津结婚的讲究是从头天晚上开始的。
上头 开脸
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虽然开脸现在不太常见,但梳头还是会有的。
苹果 鸡蛋
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再放四个苹果,图个吉利平安。新娘的母亲还要准备4,6,8个双数倍数煮熟的红皮鸡蛋放进新娘随身的包里。
结婚当天
戴喜字,贴喜字
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都要头戴喜字,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在两家的楼道口、自家门口和酒店门口也都贴上喜字。小喜字贴在小家的电器、家具等物品上。
吃喜面
结婚当天,亲戚朋友上午就会到家里跟着一块热闹热闹,中午一起吃喜面。爱吃的天津人在婚礼当天最注重的其实就是这顿面了!
压腰钱
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妈妈要给新娘系上一条红腰带,腰带里塞着钱,至于钱数,就是图个吉利,88、188、888,都可以。
吃喜糖
新娘出门的时候,妈妈要剥一颗糖给新娘吃,新娘要说:“妈,我走了!”
包袱皮
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内要包新娘的嫁衣、婚鞋、准备好的头花、双喜字花、红色的龙凤花。
送亲队
送亲讲究“姑不接姨不送”,新娘的父母也不跟车队一起走,要最后再走。
接亲队
新郎家里负责接亲的,一般是新人的女性的长辈带着一众女性的同辈,人数没有太具体的安排 ,一般为单数 3、5、7等等 。
加上娶进门的新娘,一起接回来的人数正好为双数,意味“去单回双”。
婚车
婚车必须是双数,吉利。接新娘前和去酒店前走的路线不能一样,要走不一样的路,这叫不走“回头路”。
在天津市区,必须中午12点以后,迎亲的人才能出发去接新娘,且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接到新娘。
开门
如果新娘先去婆家再去酒店,那么,婆婆家门要关着,新娘子在外面叫一声:“妈,开门!”婆婆从里面答应,然后开门迎接。
吃饺子
天津结婚,晚上回新房,一般婆婆回家要煮饺子,给新人吃,婆婆要问,饺子生不生。这个时候一对新人一定要回答,生。这个算是取一个好兆头。为的是来年抱孙子。
“全和人”
还要找个“全和人”给铺床。所谓“全和人”就是指,要有丈夫,要子孙满堂。铺床要准备,栗子、枣、花生,取早立子的含义。花生呢,就是花着生,取有儿有女的意思!
闹洞房
天津一般是同龄人逗逗新人,图个吉庆快乐。闹房内容一般是要新人给客人点烟、要一对新人同咬一块糖(两甜),二人同咬一个苹果(双双平安)等。
回四
结婚以后,新媳妇要带着老公在婚后第四天,带着四盒点心,回娘家看望一番,吃顿饭,天黑之前早早回家。
都说现在结婚麻烦,但是跟以前的习俗比真不剩什么了。婚俗婚俗,是个俗事,就是人人办婚礼都会这么弄的事。还是那句话,大家高兴,新人高兴,就行。繁琐的、没必要的要摒弃,部分传统的要保留,外来的好的方法要吸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