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

“小汤山模式”怎么落地武汉?老院长今日再出

“小汤山模式”怎么落地武汉?老院长今日再出征

2020-01-25 16:22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小汤山模式”怎么落地武汉?老院长今日再出征

1月2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武汉正参照“小汤山模式”在蔡甸知音湖开工建院,将于2月1日建成,2月3日交付投用。该院被命名为“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

2003年SARS时期,为有效控制疫情,北京在7天内建成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两个月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SARS患者,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确保零感染”。

除了快速建院、大量收治患者、提高治愈率,“小汤山模式”还有什么特点?

边建、边改、边完善

2003年4月23日开工,29日通过验收,30日交付使用,7天建成的小汤山医院创下世界医院修建速度纪录。

回忆17年前的那段“非常生活”,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程立平形容“是七天七夜抢建出来的”。小汤山医院采取板房材料建设,就是典型的野战医院的特点——简易、适用。所以难度不在于建设,而在于时间实在太紧张了。

4月20日,北京SARS患者剧增,医院病房床位不够用,医护人员也发生了感染。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北京集中收治SARS患者能力的总体计划,北京市住建委连夜部署,由北京住总、北京城建、北京建工、中建一局等北京六大建筑集团公司,合力抢建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

4月22日晚上,北京住总住六公司接到通知,紧急建设一所野战型医院。当晚,北京市建委连夜部署,抽调约4000人和500多台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北京6大建设集团全部上阵。医院采用了轻型建筑材料,基本为一层病房。

直到入场,程立平和同事们才知道是要为SARS建设一所专门的传染病医院。不同于普通病房,传染病医院要求格外严格,通风、隔离标准极高。建筑队伍第一天建好基础结构,第二天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派来专家,根据传染病医院具体要求修改。

边建、边改、边完善。

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建成25000平方米的医院,工程只能这么干。整个建设过程需要有人持续对工期、质量、进度把控负责。

小汤山医院基本为一层病房,采用轻型建筑材料。整个医院病房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病房南侧是X光室、CT室、手术室。病房北侧为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医院里共有22个病区,1000张床位。

展开全文

小汤山医院功能分区图。

7000人“并肩作战”

小汤山医院由六家建筑企业分工合建。“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程立平回忆。

原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在小汤山疗养院附近建设,是希望可以利用医院已有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此外,小汤山地处北京远郊,离市区远,地域开阔,环境优美,利于病人疗养。

赶往工地的路上,程立平就与材料生产厂家和供应商联系,落实材料供应的各个环节,并以最快速度在现场开辟储料场地,保证水泥、砂石、白灰和红机砖以及2000多吨、11种现场材料的供应。

施工中,由于设计不断更改,给水电施工单位的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有时刚刚采购来的材料,转眼又不用了,负责建材采购的工作人员二话不说,继续想方设法保证供应。26日晚上,因为突然变更设计增加空调,他们就连夜与厂家联系协调运输和安装。第二天一早,130多台空调安装完毕。

施工力量不足的情况也存在,程立平介绍,住六公司火速增调两个项目和钢结构公司参建,各工种立体交叉施工整体协同作战,确保了工程推进速度。三天三夜,68间9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盒子房和48间600多平方米的轻钢活动房结构的病房建设完成。

为了在最短时间完成此项工程,全体建设人员几乎不分昼夜。“最高峰时,整个工地上有7000多名建设人员并肩作战。”程立平说。

由于人员密集,工地每天产生大量垃圾。当时,小汤山镇临时组建10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7昼夜建设中,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清运400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袋用掉2万多个。

建设人员食宿没有条件解决。吃饭,靠从南城一天三顿运过来;困了,就裹着军大衣在草地上躺一宿。建设过程中所有人精神高度紧张。

工作人员“零感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上一篇

描写现实和爱情的句子 描写爱情的优美句子

下一篇

一线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看哭学子 导演呼吁要把爱说出口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