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

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怎么了

前几天看到网上吐槽家长们辅导孩子学习的各种短视频,让人笑喷。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在规则下得出的理性标准答案显得格格不入,家长们抓狂的不行,孩子们一脸的茫然。视频中有家长说自己因为辅导孩子学习还进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并得出爱惜生命,远离辅导功课的感悟。有位妈妈说自己也是老师,但从没遇到过比自己孩子还笨的学生。还有位妈妈吐槽自己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了两个小时只写出了一句话的作文,看到家长们满满的焦虑,我也有感同身受的无奈。身为一个五年级男孩子的妈妈,我也曾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变成“恶魔”,大声的吼叫,强忍着动手的冲动。甚至冒出生二胎的念头,头胎做不了指望,生个二胎,不求他/她当学霸,只要学习不让我费力就行了。

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是怎么了?它既能使夫妻为此争吵,又能疏离亲子关系。回想自己当年读书的历程,父母关注的并不多,学习好坏一直是自己个人的事。而现在,家长在孩子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样持续的高度关注正是我们焦虑的表现吗?

焦虑来源于竞争压力

怀孕开始,家长们就在拼早教了。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语影响了多少人。它就像一个优胜略汰的魔咒让家长的心一直悬着,早点让孩子学,多点让孩子懂,幼儿园时提早学习小学的知识,小学高年级时学习初中的知识,初中时把高中的学完,参加竞赛,提早被大学录取就目标实现了。孩子们都还没来得及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清晰自己的梦想就在家长的带领下按家长设定的目标前行着。

身为家长,我们大多数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是他们去外地求学前的十八年左右的时光,而后的学习生活,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习惯了被辅导,被带领着走的孩子,能在十八年后的某一刻突然变成自主的学习,自律的学习吗?上了大学后他们还有目标吗?完成了几年的大学学习,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憧憬和规划吗?

焦虑来源于及时性满足

40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了一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实验,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控制自己即时享用棉花糖的诱惑并通过等待获取更多棉花糖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这一试验说明了人类婴儿早期形成的延迟满足和自控的习惯与后来的成功有重要的相关关系。而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生活获得便利的同时处处让我们体验到的都是即时满足的快感,无形中,我们对等待这件事越来越没耐心。那对待孩子学习呢,教了一遍怎么不会,教了两遍怎么还不理解,教了三遍为何还没掌握…… 于是得出结论孩子太笨了,遗传了爸爸或妈妈不好的基因。我们太习惯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略了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家长能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更耐心才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焦虑来源于过重的期望

人的成长方向离不开社会期望方向,父母期望方向和自己的意愿,目标。正确的教育先看孩子的本性,在不了解之前,先在符合社会规范下顺其自然的陪伴,而我们太着急了,等不了孩子自然成长。因为70后,80后出生的我们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长大,多数人靠自己的努力留在理想的城市,深感生存的压力和残酷,这些经验似乎告诉我们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少受或免受这些压力,我们甘愿为了孩子做出各种‘牺牲“,让他们有好的学习资源,读一流的大校是唯一的可行途径,好大学就等于拥有好的资源,好的前景,好的生活。我们想要孩子拥有的不仅是丰富物质,还有社会地位和名誉。总的来说在学习上,孩子获荣誉,家长感荣耀。 孩子受批评,家长感羞耻。孩子的心灵是纯真善良的,有时父母做出的各种“牺牲”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曾有报道六年级的女孩自杀留下的遗书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歉意,她感到自己考不上重点中学会让家里多出10万块钱去择校。为了让父母省下10万块,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原来,父母为了鼓励她好好学习常对她说若没考上重点中学,家里要凑10万块供她上好学校,而这10万块钱要让父母付出额外的工作劳动才能获得。类似令人痛心的事情也时有报道,主要是中小学孩子考试后的轻生举动。当我们感叹孩子们越来越娇贵,抗压能力越来越弱的时候,是否反省了孩子们压力的来源正是家长的焦虑。当我们对孩子的认可仅来自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得到的肯定时,那孩子的学习动机会发展为讨好性的学习,投其父母所好而学,没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即便上了大学也容易崩塌,把被压抑了十多年的玩的天性在大学期间释放。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寄予期望吗?按照心理学中的“罗生塔尔效应”当教师深信某些孩子有很高的天赋,就会对孩子有积极的期望和暗示行为,孩子会接收到这些信息从而增强自信,往积极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家长也应该对孩子有好的期望,但前提是信任性的期望,而非焦虑性的期望。信任是我们充分相信孩子会按自己的节奏成长,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和关注是无条件的。

在孩子学习生活上遇困难时,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原因,理解并肯定他们想法的合理性,配合他们的需要去给予帮助,在扮演教育者的同时,先做到倾听者,最终从教育者转变为咨询者,随着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对自己的事情拥有更多决定权。发展出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

而焦虑性的期望是我们怀疑孩子的潜能,对孩子没有基本的信任,在孩子犯错,成绩不好时失控,我们感到自己的失败,泛化当前学习情况会带来的一些列影响,深信我们不严格管教,孩子会将来无望,不相信孩子能发展出自主的学习动力,自律的生活习惯,忽视了孩子除学习成绩外其它方面的才能和可能性。而实际情况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下有一个基本信念,我们每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强制性的控制下,会自动的选择被主流社会所认可。

无论是信任性的期望还是焦虑性的期望,孩子们都能从父母言行举止中感受并接收到,并形成对自我的认知的一部分。即我们觉得孩子是好的,孩子就认为自己是好的,我们认为孩子不够好,孩子就会相信自己不好。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是投入学习的前提。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每棵小苗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密集的施肥和过度的保护只会使得小苗越来越弱,无法发展出自身的抗御能力。

长得慢些的,我们就静静陪伴,耐心的等待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上一篇

一争吵便说离异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能离婚吗,

下一篇

两地分居多长时间能够自行消除夫妻关系 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能离婚吗

相关文章阅读

婚姻

订婚之后能不能睡在一起 订婚的规矩有哪些

在探讨订婚之后是否应该睡在一起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订婚作为婚姻的一个重要前置阶段,它承载着双方家庭对这段关系的认可与祝福,同时也标志着男女双方从恋爱关系向婚姻关系的过渡

婚姻

怎么挽回失去的恋人 挽回恋人的方法有几种

在人生的旅途中,情感的起伏如同海浪般难以预测。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误会、沟通不畅或其他种种原因与深爱的人渐行渐远,甚至面临分手的境地。当爱情的火焰似乎即将熄灭,心中那份不舍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