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换了一件近两个月没穿的牛仔裤,发现居然有点小了,这有点恐怖,才两个月。我觉得身材好像并没有变,却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一年两年没见的朋友,你发现对方“突然”就老了很多。其实不是,是慢慢老了的,只是你越过了这个过程。你亲戚家的孩子,好久没见,你发现怎么一下子冒这么高了。他不是一下子就这么高,他是慢慢长成这么高,是一口饭一口饭吃成这么高。一片庄稼,你第一次看到的还是满田秧苗,第二次看到,居然可以收割了。它们经历了很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
有的人做了几次咨询,主观上觉得自己没太大改变,然后选择放弃咨询。这个选择,要慎重。
殊不知,后面的效果即将到来,那个效果的产生,离不开这几次“看似没什么变化的咨询”,放弃了,是件很可惜的事,受损失的是来访者自己。
就跟服药一样,一开始服药的几天,症状可能没什么改变,有的药还先显出副作用来,但并不表示你得停药,你先过了这个阶段,后面才能趋向好转,这个阶段,不能逾越,无法省略。
02
最近的一个来访,是个中学生,在前期建立关系的阶段,即“不是太明显”变化的阶段,我和这个孩子关系建立得还不错,但是这个孩子每次在临出家门时,总喜欢嘟囔一句“咨询又没什么用的”,说多了,这对父母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经过之前搜集的资料,这孩子一直是这样,哪怕是自己想要的,也喜欢说个反话,目的是想让父母给点钱,父母也了解他的这个特点,可父母宁愿相信孩子说咨询没用,是真的,这不是孩子在阻抗咨询,而是父母自己。
最后一次咨询时,我跟孩子父母说,那就以这次为最后的道别吧,虽然仓促,但给孩子有个“完整”的感觉,而非半途而废。在跟孩子谈话时,孩子不知道这次咨询是道别性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很落寞,久久不肯说话,感觉都快要哭了。我的内心也很复杂,时间不够,没法帮他处理更多,后面的来访在外面等着。
结束后,孩子见到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到底和何老师说什么了!
这是孩子对中断咨询的不满,也说明我们的咨访关系建立比较好。心理咨询里,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关系,哪怕我之前跟他们解释过,但很可惜,依然被父母漠视了。未成年人咨询,父母有决定权。
我不知道这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如果咨询不中断的话,这个孩子一定是可以得到改变的。
关于这类个案,总让我觉得特别特别的可惜。孩子能遇到匹配的咨询师是很难得的,即便再去找别的咨询师,也不一定就能匹配得上,就算能匹配得上,也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跟我之间建立关系的阶段,在别的咨询师那,还得重新再来一遍。
如果不再做咨询,这个孩子的未来是堪忧的。
03
在心理咨询中,每个来访是不一样的,每个问题都不一样,咨询师要做的工作也因人而异,不是一种模式对应所有的人。有的人见效快些,有的人慢一些,都是正常情况。问题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而是很长时间,来做咨询的,一般问题都已经比较重。以孩子为例,如果不是因为学习受到了影响,大多父母都不会带孩子做心理咨询。即便他们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解决,但大多父母都希望几次就能搞定,最好一两次,这是不现实的。
一两次就带来变化的,也有,但不是每个人都在一两次就有变化,另外,有变化,也不能说明已经问题就解决了。那些没有明显变化的,其实变化已经在酝酿之中,就像种子在地底下,在拱出地面之前,也是在动态中的,是在蓄积能量的,不能因为没看到破土而出,就否定了之前的努力。
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无论咨询师是哪种流派,要解决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心理咨询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心理咨询依靠的,就是咨访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让来访者感到安全踏实的、特殊的关系里,来访者的问题或困扰才会慢慢浮现出来,咨询师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帮助来访者去转化,绝不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的事,也不是简单的给几个建议的事,这个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无法一言以蔽之。
所有的变化,都是慢慢发生的。
春天来了,万物也是经过一个慢慢复苏、孕育、发芽的过程,才成就一片绚烂和繁华,不是咣当一声就掉下来的。一个果子,也是慢慢从花朵到凋谢到青涩才到成熟的。
只要咨询师是个专业咨询师,人品也可以,请继续做下去,不要中断。
有人问,中断后,过段时间,想再来做咨询,不也可以吗?
确实是可以的,但之前建立的情感,已经淡化了,如果间隔时间过久,你的资料可能不会继续保存下去,再次返回咨询室,很多内容要重新收集,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这不也是一种损失吗?所以说,受损失的,是来访者。
所以,建议不要轻易中断咨询,坚持下去,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何向群,525咨询师,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转载需注明作者和出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