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

西式婚礼需要了解的“纲常礼教”

对西式婚礼的观察,验证了我这几年的一个观念,尊重传统其实不会阻碍我们走向现代。

伴郎和伴娘是西式婚礼中很重要的角色,结婚要纯按个人主义的理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要一大帮子人干吗?从文化考古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氏族社会抢婚制的遗迹。在今天非洲的部落社会,还有男女进入青春期要以同年龄段的性别群体组织类似兄弟姐妹组织的习惯,欧洲也是一样的。而抢亲更是各民族都普遍的最古老的婚姻方式,比如你看《蒙古秘史》里,铁木真一类的英雄,结安达的主要目的就是抢老婆,或者把给别人抢走的老婆再抢回来。那时候的女孩子,大概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矫情,被抢了,大概更多的反应倒是心头暗喜,“呵呵,终于被一个英雄抢走了”。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伴郎的质量决定了新娘对婚姻的安全感。有人说戒指也是表示着男权,因为英文ring,就是环的意思,意思是古罗马时代,抢来一个或者买来一个女人,给她戴个环,就标志着这是俺的女人了。同时拴个铁环也可以防止她逃跑。

但这么抢来抢去,缺乏贞操观的玩法,总是会有很多麻烦的,社会总会进化到更讲规矩的时代。有一个角色在西式的婚礼上比较凸显。你注意到教堂里婚礼需要有女方的家长,通常是父亲挽着女孩的胳膊出来,明明女孩会走路,也要父亲搀扶着,然后交到新郎手上,以后新郎才可以揭开婚纱。这典型代表着西方历史上漫长的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特别强调家族中男性的家长权威,象征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的纲常伦理。有些人特别爱强调,东方文化如何如何不自由,不尊重个人权利,都是家族本位的,西方传统如何如何解放个人,这种本质论的认识方法,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中国经典文学中有父母包办婚姻的西厢记,西方经典文学里也一样有被家长棒打鸳鸯的罗密欧与朱丽叶(www.wed9.com)。

结下来神父或者牧师出场了,我见过很多平时并不信基督的朋友,也到教堂参加过婚礼,他们觉得有牧师主持婚礼,倍儿有面子,倍儿纯洁。今天的神职人员在婚礼中的仪式,依然可以看到教会组织历史上介入婚姻的影子。比如有时候神父会说“谁如果认为他们不适合结为夫妻,请现在说出来,或者永远不要说”。而在历史上,不适合结婚的最主要理由,就是其中一人不虔信主。这类似于我们“文革”中,组织对于婚姻的认可,团支书或者党支书有权检查一下你谈对象是不是找了黑五类,是不是会耽误你的前途。有一个特别的程序是,牧师要问双方,张铁蛋,你愿意娶王美丽嘛?王美丽,你愿意嫁给张铁蛋么?这在今天听起来特别像是废话,不愿意还来找你干吗?但这种仪式作为一种象征,就体现了教权对宗族权的介入。可想而知,在历史上欧洲一定有很多父母和宗族包办婚姻的情况,所以教会势力崛起以后,才特别要干预,强调婚姻的自愿性。我国搞土改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特别强调父母和宗族不能包办婚姻,但组织可以包办婚姻。

有些人的刻板印象中,想当然地觉得,西方基督教传统天然是自由浪漫的,中国儒家传统是刻板压抑人性的。其实西方历史上的基督教“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比儒家并无不及。据说到17世纪,很多教会还要给新婚夫妇各发一套长袍一样的“夫妻服”,要求在双方行周公之礼的时候遮盖住全身,只在关键部分各挖两个小洞,这样可以提醒新人,要牢记“万恶淫为首”,结婚是“神的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繁殖小基督徒做革命接班人,而不能沉溺于肉欲享受。

而证婚人的出现则体现了家族宗族权力和教会权力之外的公权力介入婚姻。有公信力的地方绅士,其实是政府的雏形,而公证的重点,据说在欧洲早期,还有类似今天婚前财产公证的效果。中国有些地方的乡间婚礼,还会请人唱一遍财礼和嫁妆也有类似的意图。

在一个西式婚礼中,浓缩了至少上千年的社会演化,从氏族部落的抢亲,到父母宗族的包办婚姻,到教会介入男女婚配,到更现代的类政府组织插手婚姻认证,这些传统都被仪式化的保留了下来,并把似乎格格不入的不同传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在西式婚礼上体现出来的是传统传承的延续性,西方历史一路走来,也有人文主义思潮,人权运动,但并没有“文化大革命”式的传统断裂。有进步的脉络,更有理解和妥协,没有像我们一样热衷于狂飙突进式的砸烂传统,动辄就是改天换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上一篇

撤销婚姻登记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

怎样撤销婚姻登记

相关文章阅读

婚姻

怎么挽回婚姻最聪明 婚姻出现危机如何化解

婚姻,作为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伴侣关系,承载着双方的情感与未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内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婚姻出现危机,甚至走到破裂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以智慧的方式挽回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