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社会对同性恋人的关注增多,同性恋骗婚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激烈讨论。此前,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曾发表题为《现代中国的儒者能接受同性婚姻吗?》的文章,文章称,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合法后,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对此网友对于中国同性恋骗婚的问题也展开了热议。
文章提到:孔子对同性婚姻会有什么看法?安东尼·肯尼迪法官肯定了“婚姻”在人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写道:“孔子教导说,礼,其政之本欤。” 对传统主义者来说,婚姻与传宗接代是儒家家庭秩序的核心。在5种人伦中,“夫妇”排在第三位,低于“君臣”和“父子”,高于“昆弟与朋友”。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判决后,新儒学学者方旭东(音)援引孟子的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文章称,这种狭隘的理解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汉学家关人杰(Sam Crane)写道,现代儒者应当接纳“忠诚、积极的”同性恋。“重要的”不是传宗接代,而是“履行创造人类的社会责任”。尽管如此,在一个孝道根深蒂固的社会中,许多男女同性恋被迫过着双面生活。
同时,这篇文章还指出:对中国来说,同性婚姻仍然遥遥无期。1997年,中国才将同性恋非罪化,2001年将其移出精神病官方名单。虽然同性恋不再被视为淫秽行为,但是仍然是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中的禁忌话题。对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独生子而言,延续家族血脉的压力意味着“隐秘的”男同性恋者会结婚生养。根据估算,中国约有8成男同性恋已婚或者准备结婚。文章最后提出一个观点,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许是,如何化解围绕婚姻等深刻根本性问题产生的分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的确是中国传统孝道一直奉行的观点,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依然把这句话作为评判子女是否孝顺的第一评判标准。而从小生活在‘孝为先’教育背景下并把父母放在心中重要位置的中国人,思想或多或少的都自然会被这孝道所左右。虽然不排除部分同性恋人是出于一己私立自发骗婚,但‘孝’就是中国的同性恋人会被迫过着双面生活的一大原因。
相比起外国人,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压力太大了。父母不能理解同性恋人的思维。同时甚至还以死相逼,一定要自己的子女接受的婚姻安排,去相亲、结婚、生孩子,‘百善孝为先’,在这样的道德压制下,中国的同性恋人怎么会不可能走上骗婚的道路被?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